查看原文
其他

《决策》新刊告诉你,一号文件里的田园综合体是这样的!

2017-07-14 本刊记者 吴明华 决策杂志
↑↑↑ 点击上方“决策杂志”关注我们



新刊出炉

决策小编带你提前看


《决策》杂志2017年第7期封面



编者按

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田园梦。在这个田园里,有花有草,阡陌相连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。


然而,当我们走进号称中国首个田园综合体——田园东方时,眼前所见却大不相同。这是一片围栏隔离的区域,园内别墅林立,少许的精致农业只是作为点缀。这是典型的度假区,它难道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田园?


“为什么田园综合体不能有度假区?你看到3000亩的桃林了吗?你看到4个村庄了吗?你们只看到了这600亩的度假区,却没有看到6000亩的综合体。”田园东方创始人兼CEO张诚的反问,让我们陷入沉思。


究竟什么是田园综合体?我们理想中的田园,是否带有些许的偏差?


“田园综合体”受到热捧


“三总师”的争论


自2017年中央“一号文件”提出“田园综合体”以来,这个全新概念迅速引起人们的热捧。


“田园综合体”概念源自于城市综合体,综合体是城市最成功的商业模式之一,当美丽的田园梦遇到综合体,便开启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。


然而,与城市综合体不同,“田园综合体”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,至今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,甚至人们对它的内涵都莫衷一是。


“一号文件”中的表述只有寥寥数语:“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、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,集循环农业、创意农业、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。”这样的表述笼统而原则,尚不足以指导实践。


理论往往来源于实践。事实上,早在“一号文件”出台之前,一些地方就已经在探索。作为安徽首个田园综合体,三瓜公社是全国最早一批田园综合体的探索者之一。



在三瓜公社有著名的“三总师”,他们是总设计师——全国乡建第一人孙君老师总规划师——合巢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王爱华总工程师——安徽淮商集团董事长刘浩,三个人组成了完美的“铁三角”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最初“三总师”之间发生过激烈的争论,甚至争吵。


三瓜公社兴建之初,和很多地方一样是贫困凋敝的空心村,唯一不同的是,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优势。尽管“三总师”有着相同的战略眼光,但建设思路却大相径庭。


总规划师王爱华站在政府立场,考虑农民的利益,“一开始我就不希望把农村人都搬走,我的原则是愿意留下来就一定让他们留下来。”


而总工程师刘浩站在企业角度,思考如何把农民的农产品、土地和房产等资源与市场对接,于是就面临市场与农民的巨大冲突。


总设计师孙君秉持“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”的理念,不拆一间房,不砍一棵树,“一般我们不太多的考虑商业模式,我们希望把村庄建设得更漂亮,把环境搞好、土壤改良、村民自治,把大的环境底子搞好了,什么模式都能进来。”


“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”


而刘浩考虑的则是商业模式,“给乡村穿上漂亮的花衣,让乡村美丽是容易的。但让乡村美好和欢乐,却需要产业支撑,只有让农民富起来,乡村才能真美丽。”


探索者的先行之路总是充满艰辛。“尽管相互之间有很多的争吵、辩论,但方向是一致的,通过我们的努力,三瓜公社要创造一种模式。”王爱华告诉《决策》。


三瓜公社自发探索的新模式,如今已初露雏形,即通过农旅、商旅、文旅“三旅结合”,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新模式。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旅游与农业的融合。


农村成为旅游景点


三瓜公社所有农村都是旅游景点,所有农业都是围绕旅游来做,“让农民成为旅游业的从业者,让农村成为旅游的观光点和场景,让农业成为旅游业的体验点,让农产品成为旅游商品。”


这与田园东方有异曲同工之处,尽管二者的建设理念和商业模式都不尽相同。在张诚看来,田园综合体就是“现代农业+休闲旅游+田园社区”的综合发展模式。


院士的思考与探索


以旅游为核心驱动力,构建多功能复合和多业态组合,这是目前大多数田园综合体正在探索的模式。


然而,在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陈剑平看来,这不应当成为一种主流模式。


他甚至预言,5年后中国农旅产业将过剩“现在很多地方一谈农业一二三产融合,就是农旅,我觉得又走偏了。农村发展旅游,需要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积淀,只有同时具备才适合发展旅游。农业的基本职责是粮食安全,是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这个基本属性不能改变。用农旅来替代农业,这种认识是危险的。在适当的地方,可以适当地发展农旅,但它必须为发展农业产业服务,只能是农业配套和延伸产业,而绝不能替代农业作为主导产业。”

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陈剑平


尽管陈剑平院士的专业是植物病毒学研究,但却是国内最早将现代农业综合体的概念引入农业领域的人


“我是做微观科学研究的人,为什么会去做现代农业综合体?”陈剑平一次到浙江淳安农村扶贫,看到一个小女孩非常思念她的父母,他深受震动,中国有6000万留守儿童,应该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,“我是学农的人,一辈子都在农这个领域,我不做谁去做?”


陈剑平希望找到一个综合解决“三农”问题的方案。有一次,他陪着女儿去城市综合体玩,看到里面应有尽有,走进去一天都出不来,他深受启发,“针对农业的综合体,就是一个综合解决‘三农’的方案。”


农业休闲综合体


2012年,陈剑平发表了有关农业综合体的研究论文,得到浙江省的重视和支持。


“有了构想以后,就想去实践,但我是一介书生,没钱、没资源,怎么做?”虽有一些企业找到陈剑平,希望能够合作或支持,但大部分是农庄或农业园区,他并不看好。


“如果说几千亩地种点什么就能发财,那我没这么大本事。”陈剑平认为,从市场角度来讲,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生产,不一定有竞争力,因为农民种地起早摸黑不需要成本,而企业需要付出土地流转和劳动力的巨大成本,“成本不一样,企业没有办法跟农民竞争”。


多利农业上海大团基地实景图


陈剑平要做的是农业园区的升级版,他设计的综合体模式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驱动力,整合农业全产业链,突出农业科技支撑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,建成多种类型农业园区相结合的综合体。


“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,生产周期很长。企业不能每天举着镰刀想收获,而必须要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,这样的企业不多。”


一次偶然的机会,陈剑平遇到蓝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,陈剑平说了他的故事和理念,二人一拍即合。双方合作建立浙江绿城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开始在浙江嵊州等地进行探索。


绿城现代农业


陈剑平实施的主要策略:


一是优化“一产”,利用高科技支撑,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;


二是整合“二产”,集成从农业生产、加工、质量监督、营销等各大环节,形成综合体系;


三是农业“三产化”,发展观光农业,整合农居、村落,结合民俗产品等使之成为旅游观光平台,形成购物、餐饮、住宿、观光和农事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,实现整个农业“三产化”。


理想与现实


陈剑平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局限于一两个综合体项目。他进一步提出,基于综合体建设特色农镇,要在全国建100个,用这100个辐射带动全国一万个小镇的建设,以解决2—3亿农民的问题


田园东方实景


梦想让前行充满力量。


“现在我们在做的有十几个特色农镇,正在洽谈的有几十个,我们希望用10年时间做100个。”


在陈剑平看来,中国改革开放过去40年主场在城市,未来30年主场将逐渐转向农村,真正解决“三农”问题,“以后中国就没有农村,只有家庭农场和综合体”。


然而,令陈剑平遗憾的是,至今还没有建成一个完整的综合体,“不是我们不愿意做,也不是没想好,而是因为种种因素限制,特别是很多政策资源的瓶颈,比如土地、融资等。”


田园东方实景


“我们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,人们总是担心会不会是变相的房地产项目。”陈剑平说,蓝城集团本身是一家房地产公司,人们对房产商的既有印象,会认为还是去农村开发房地产。


他甚至为此专门对媒体发声,再也不要把宋卫平叫做是房产商,“他是基于对中国农民的情怀和变革中国农业的使命,才和我一起做农业的。”


事实上,无论是陈剑平、张诚,还是三瓜公社的“三总师”,第一批探索者都是对乡村田园有浓烈情怀的人。当情怀和理想遭遇现实,挫折和困难总是在所难免。


田园东方创始人兼CEO张诚


“做的过程中,我一直在思考,我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?为什么我老是遇到困难?后来才发现,它必须有商业模式,必须遵循商业规律,否则就是自欺欺人,浪费钱。”


在张诚看来,田园综合体涉及五个利益相关方地方政府、金融机构、企业、消费者和农民,“新搭建的商业模式必须让这5方代表都满意,都符合他们的利益,这事得多难?”


“我们是探索者,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,来赢得共识。”所幸的是,2017年中央“一号文件”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,各地掀起的探索热潮让他们不再孤单。


田园东方民宿


在张诚看来,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时代的产物,可能10年、20年之后,城乡差别不那么大了,那时候乡村不再需要企业的干预和参与。


“没有永恒的事情,只有时代的事情。在这个时代里需要这样的探索者。为什么有价值?因为它能够直面当今的问题,并且勇于实践。”


原载于《决策》杂志2017年第7期

编辑:纪海涛 / 审稿:王运宝


  更多精彩阅读👇:

      这位市委书记的任职发言不按“套路”出牌!

      王永康:搅动千年古都的200天

      让领导最满意的工作方式是什么?

      王岐山开了个12万人的大会!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